記者 陳柏翰 專訪報導

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台南人,Suan-san曾經對台語有著深厚的情感。然而,北上工作後,她逐漸減少使用台語,直到孩子出生,才重新引發她對台語的關注。一篇網路育兒心得文讓她意識到,台語也能成為家庭育兒語言的一部分。這個啟發促使她開始尋找台語資源,用台語與先生和孩子交流,逐漸將台語融入日常生活中。Suan-san認為,用台語育兒可以加強孩子對台語的認同感,同時也豐富了孩子的語言能力。

為了進一步推廣台語文化,Suan-san加入了「台語路共學團」,並在自己居住的地區成立了共學團體。她表示,台語共學的初衷是希望為孩子找到台語的同儕,以便在未來上學時仍能持續使用台語。她與其他家長組織的活動不僅僅是語言的學習,更是台語文化的傳承。Suan-san強調,透過這些活動,孩子們能夠在一個重視台語的社群中成長,這對於語言平權和台語文化的傳承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在推廣台語的過程中,Suan-san面臨了許多挑戰。起初,她的台語能力有限,甚至無法流利地用台語講述簡單的繪本故事。為了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,她積極參加台語課程,並向其他有經驗的家長學習。如今,她已成為親子館的台語說故事老師,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家長,幫助他們也能在家庭中推廣台語。她的努力證明了,每一個小人物都有能力為語言的保存和傳承做出貢獻。

對於有意願推廣台語的家長和團體,Suan-san提供了實際的建議。她建議有興趣的家長不必過於複雜化,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長一起設定共學目標,即可啟動共學團。選擇便利的聯絡方式,例如使用社群平台來儲存資料和互動,並選擇方便的公共場所作為活動地點,時間地點越方便越容易長久經營。她相信,只要有一個人願意起頭,就能帶動更多人參與,共同推廣台語文化,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豐富、多元的語言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