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李清正綜合報導
指揮中心宣布自3月20日起鬆綁部分防疫規定,讓疫情趨緩的喘息。這包括免除輕症或無症狀患者的隔離和通報。不過,65歲以上長者、慢性病患者和孕婦等高風險族群在快篩陽性後仍需通報。此外,整理了防疫新制的常見七個問題供民眾參考。

確診者何時開始可免隔離?
從3月20日起,輕症或無症狀者驗出陽性,免通報也免隔離,但建議進行「0+n自主健康管理」,而自主管理期間快篩陰,或距發病日/陽性日達10天則無需採檢。
確診以後出現哪些症狀需要就醫?
當確診者出現8種症狀時,應盡速就醫,包括喘/呼吸困難、持續胸痛或胸悶、意識不清、皮膚、嘴唇或趾甲床發青、無法進食/喝水或服藥、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、收縮壓<90mmHg、無發燒但心跳>100次/分鐘。
新制上路時,快篩陽性的哪些人應該就醫?
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民眾應該立即就醫,包括65歲以上長者、孕產婦、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/免疫低下病史者等。
新制上路時,確診患者是否可以出門?
新制上路後,確診輕症患者免隔離,但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,如果有症狀,則應在家休息,避免不必要的外出。如果無症狀或症狀緩解後,可以安心外出,但在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。
3月20日起,哪些防疫措施將被取消?
新制上路將取消以下防疫措施:
輕症或無症狀者免隔離和通報。
外籍人士入境居家檢疫期間可以出門,但需佩戴口罩並避免參加群聚活動。
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內的人數限制,不再以特定比例計算,改為實際可容納人數。
餐廳、咖啡廳等餐飲場所開放內用。
大型集會活動,如演唱會、展覽等,開放室內外限制人數並實行實名制管控。
運動設施開放室內外限制人數並實行實名制管控。
其他場所或活動可根據實際情況,由地方政府視情況設置管制措施。
不過,民眾仍應保持警覺,落實個人防疫措施,如勤洗手、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等,以減少疫情再度爆發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