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陳美華 綜合報導
血栓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塊,循環系統中會妨礙或阻斷血流,過去血栓好發年齡為45歲,近年來已下修至25歲,醫師揭露,其中原因竟是因為「沒有做好補充水分」,由其在夏天的時候,容易好發。


根據專業報導,研究調查指出,有約30%的成年人在被診斷為深層靜脈血栓(DVT)和肺栓塞(PE)後, 1個月內死亡,最主要的原因包含「血流停滯、血管受傷、凝血問題」血流量減少,而這與長時間久坐的「經濟艙症候群」,和懷孕、服用口服避孕藥,年齡超過45歲,經過重大手術、行動不便等,都容易形成血栓。

專家表示,僅管血栓大部分發生在45歲以上的年紀,但現在年齡已降至25歲以下,這樣的族群的共通點,就是「沒有做好補充水分」。尤其在夏天,體力消耗較大,若沒有好好補充水分,容易好發。

至於如何對付血栓,專家建議預防勝於治療,包括多補充水分,一般正常人每天可以服用至少2000CC的水份,還須留意症狀,另外把握治療黃金期,與專業醫師討論,使用治療新利器,快速有效清除血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