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陳柏翰 綜合報導

美國總統川普18日正式宣布,將對進口汽車、半導體及藥品課徵至少25%的關稅,並預計在今年底前進一步提高稅率。這項政策預計最快於4月2日正式公布,川普政府強調,此舉將促使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,確保國內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。

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,這些關稅調整是為了應對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環境,特別是美國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僅2.5%,而歐盟對美國汽車課徵10%關稅。他強調,未來兩年將有大量企業遷入美國,藉此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,確保美國在戰略產業上的自主性。美國政府已進行全面貿易政策評估,相關細節將於4月1日完成,4月2日正式宣布細節。
市場專家分析,這項政策將對全球汽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,特別是歐洲、日本與韓國的車廠可能首當其衝。根據美國汽車數據機構Wards Intelligence統計,2024年美國市場的新車銷售中約四分之一屬於進口車,主要來自日本、德國與韓國。如果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汽車提高關稅,可能導致價格上升,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。豐田、馬自達與速霸陸等日系品牌已開始評估生產與價格策略調整,避免過高關稅影響銷售。美國汽車進口政策的變化,甚至可能影響台灣市場,美國進口車價格有望因稅率調整而下降。

此外,半導體產業也將受到影響。雖然台積電直接輸往美國的晶片數量較少,但其供應鏈可能面臨間接衝擊。業界人士指出,由於台積電的晶片多數安裝在iPhone與伺服器內,然後再銷往美國,新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終端產品成本上升,進而影響消費者價格。專家建議,各國政府與企業應密切關注美國關稅政策的最新發展,並適時調整應對策略,以降低潛在衝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