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陳柏翰 綜合報導

南韓近日多地爆發反中共示威潮,首爾觀光區與華人街區頻傳抗議衝突。總統尹錫悅遭彈劾下台後,部分韓國公民群體將矛頭指向中國勢力,認為中共干預南韓政治,引發民族主義高漲。儘管官方呼籲理性,極端言論與攻擊行為卻逐步升溫。一連串的公民運動不僅反映南韓內政分歧,也揭示國際關係敏感度正快速升高。

彈劾引爆反中情緒,示威從政治走向社會層面
2024年底,時任總統尹錫悅因宣布全國戒嚴並指控在野黨勾結中國與北韓,引發憲政危機。雖然他隨後道歉,但民怨已無法平息,憲法法院最終於2025年4月裁定彈劾成立,使尹錫悅成為南韓史上第二位被罷免的總統。然而,這場政治風暴的後座力遠未平息。保守派群眾懷疑中國勢力干預,陸續發起多場「反中共示威」,從光化門、鐘路等政治地標一路蔓延至首爾紫陽洞等華人商圈。特別是4月20日,上千名激進示威者聚集華人街,高喊「趕走中國人」,並與中餐館業者發生衝突,導致店家受傷送醫,激化社區緊張氛圍。
中國駐韓大使館多次發聲明反駁干涉指控,並警告在韓中國公民遠離政治集會。韓國警方則宣布在華人聚集區加強部署,以防止事態升高。儘管如此,社群平台上仍瘋傳「挺中或反中店家地圖」,導致多家餐館遭遇評價洗版與經營重創,不少業主直言「不曾表態,卻成為攻擊對象」。